带着信息素穿成昏君(GL)_分卷(61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(61) (第1/3页)

    ??康乾九年,太上皇年满十七,在百官的再三请求下,大长公主决定撤下垂帘听政,还政于帝。

    ??那一年,是太上皇亲理政事的第一年。

    ??太上皇年少气盛,急于表现,着力于北方战事,不听长公主以守为攻的劝诫,命以花老将军为首的镇北军乘胜追击匈奴,导致两万将士遭遇埋伏,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??朝堂内议论纷纷,皆道少帝并无治国之才,可惜大长公主仅为女子之身。

    ??太上皇年少时并不得先帝看中,反而是大长公主最得先帝青睐,被视作掌上明珠,亲授琴棋书画、礼乐骑射,颇具帝王之才。

    ??天下人早就揣测先帝有传位于大长公主的心意。

    ??这令太上皇惶惶不可终日,他本是中宫所出,乃嫡子,自古女子不可理政,哪有传位于嫡女的先例,若果真如此,他则沦为天下笑柄,载入史册,供后世耻笑。

    ??少年的心总是不够豁达,他对大长公主渐生敌意。

    ??先帝急症暴毙时,他仅是半大的孩子,虽然有传位遗诏立他为帝,但因年幼,被文武百官视为儿皇帝,懂懂无知,无力操持天下。

    ??由此,大长公主名正言顺的把持朝纲,素来秉持仁孝治天下,与太上皇的严厉治世背道而驰,兄妹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,直到康乾九年末,全面爆发。

    ??太上皇在卢池净的煽动下,接受南儒党的支持,发动宫变,在除夕夜带领御林军,闯入武英殿诛杀长公主。

    ??提前获悉消息的长公主,念及手足之情,并未反抗,在内官的掩护下逃出大内,又在家军的护卫下,一路逃至封地豫州。

    ??在逃出雁京城前,大长公主趁夜溜进王丞相的府邸,希望带王绻绻一起离开。

    ??说到此,风禾顿了顿:她们是自小的情谊。大长公主年幼时体弱多病,不好动,先帝忧心不已,于是在众位官家的女儿里选中太后。

    ??儿时的太后性子活泼,善读书明事理,只比大长公主小两岁,很受先帝喜爱,便点她做养女,养在中宫,陪伴大长公主左右。

    ??二人朝夕相处,生出不一般的情愫。大长公主称她的闺名,绻绻。她唤大长公主秋笙,这份恩准,普天下独一份。宫人皆知,念及大长公主甚得圣恩,不敢多加议论。

    ??先帝驾崩后,遣散后宫,安置后妃,大长公主忙于朝政,无暇顾及那时的绻绻,只好将其送回王丞相府,求个安心。

    ??逃亡那夜,何其凶险绻绻不愿意大长公主离开,怕太上皇迁怒王家,惹来满门杀身之祸。大长公主心灰意冷,因后有追兵无法多留,临走前,绻绻留她一句唯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

    ??太后这些年,总不愿意提起过往,可她心里最难熬,性情大变,行走坐卧像极了大长公主。总爱去武英殿荡秋千,有时一个人去,有时有宫人陪着。去到那处会停留许久,所以武英殿总是打扫得分外干净。殿内的细竹,由她亲手栽种,常去浇水,长势尤为好,因为大长公主最喜欢。

    ??卫燕思心下动容,松开拥抱,带走那一点体温,艰涩道:母后口是心非,她是这世上最想念大长公主的人。

    ??风禾:多年前太后有过一次醉酒,曾与我言道,此生最后悔的事,就是那夜,没同大长公主走成了最后一面,不消几年便天人永隔了。

    ??第89章

    ??我恨太上皇, 若不是他,大长公主怎会在那般年纪就香消玉殒。风禾将这份恨意全然展露,咬牙切齿的模样, 像是要把心剖开, 好叫卫燕思把此恨看得再真切些。

    ??卫燕思一只手搭上他肩头,安慰似的捏了捏。

    ??她想,接下来的故事一定很长, 静待风禾的眼眶褪去潮红, 拉着他坐上桌边的绣墩,又忙不迭的关严四面窗户,谨防隔墙有耳。

    ??末了, 差春来送些吃食进来。

    ??不到用膳的时候,吃食无外乎是些点心茶水, 春来将东西一盘盘格上桌, 便要告退。

    ??卫燕思不准他走,嘱咐他守在门口,谁都不准靠近。

    ??准备好这一切, 风禾的情绪也重归平静了。

    ??卫燕思斟上一杯热茶递给他,问:后来呢?

    ??风禾捧住茶杯, 挺高大的一个汉子缩成一团, 眼神似刚才那样,迷迷蒙蒙, 像是坠入往事的深渊。

    ??他喉咙一动, 热茶滚进肚子, 人并未觉得舒畅,只觉有一团火燃烧着四肢百骸,特别是舌尖, 烫到发麻。

    ??茶很烫,别这么喝。卫燕思担忧道。

    ??风禾充耳不闻,把剩下的半杯茶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??卫燕思见他不妥,从凳子上跳起来:罢了罢了,咱们改日再谈。

    ??正欲转身,风禾一把抓住她胳膊,扬起的脸上是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:开弓没有回头箭,我很后悔杀了郝明,他对你我有恩情,我恩将仇报,罪该万死。

    ??我每晚一闭上眼就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