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3节 (第4/5页)
待着属于她们的命运。 ??圣人对太子终究还有一些父子之情,听说太子自尽,他沉默了许久。活人在某种程度上永远争不过死人,对于曾经跟圣人同甘共苦过的元后,圣人一直非常感念,至于太子,因为元后早逝,一直就是在圣人身边长大的,因此,对这个儿子,圣人虽说这些年感情非常复杂,一方面觉得自个还没死呢,这个儿子就想着篡位,一方面又觉得太子不成器,心胸狭窄,但是,如今人死了,想起来的又多半都是好处了。 ??尤其,徒明昭临死还留下了一封遗书,人之将死其言也善,徒明昭当初就已经想过,事败之后,只怕一家子都要受到牵连,结果事到临头,徒明昭对于妻儿也有了一些怜爱之心,干脆想着用自个一死,让圣人对妻儿网开一面。 ??徒明昭在圣人身边长大,对于圣人的了解只怕是所有皇子中最深的一个,他遗书之中直言这么多年来,他身为太子,却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父皇你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,在自个身上的关爱越来越少,对自己却是责难越来越多,叫他心中生出了不平之意,最终才叫他因为这一念之差,从此再也回不了头。他在遗书上又说到了从前的事情,只说自个恨不得还是从前那个孩子,只需要在父皇你身边撒娇耍赖就可以云云。 ??总之,徒明昭把握住了圣人的心理,在遗书中动之以情,叫圣人见了,当场痛哭起来,硬是跑到东宫,见了徒明昭最后一面,最后又是扶着徒明昭的棺木痛哭流涕,几乎难以自抑。 ??徒明昭临死这般布置,却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,从东宫回来之后,圣人直接命人拟旨,废掉徒明昭的太子之位,追封义忠亲王,与自尽的太子妃一起,依旧是以太子太子妃的规格葬于皇陵,而徒明昭的嫡长子直接就封了义忠郡王,等到义忠亲王出殡,就迁出东宫,入住王府,至于其他的儿子,等到成年之后,按照宗室的规矩,再分封爵位。 ??老实说,这封号简直是太具有讽刺意义了,徒明昭谋逆自尽,哪里忠,哪里义了?礼部那边的人不是没发出异议,结果圣人凉飕飕一句:“我追封我儿子,用个好一点的封号都不成了吗?”结果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。 ??徒明昭算是有了个好结果,虽说那位义忠郡王只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难见自由,但是好歹保住了性命,也没有被废为庶人,还得了个正常皇孙能有的郡王爵位,总算没什么问题了。 ??但是,其他几个跟着谋逆的,就没这等好事了。 ??光说皇子,圣人感念徒明昭,想着徒明昭在遗书上说自个做太子的时候,被诸多兄弟百般针对云云,自然也就迁怒到了其他几个儿子身上。徒明昌也是自尽的,结果这位死了也没好结果,直接就被贬为了庶人,不得葬于皇陵,徒明昌这一支直接被除籍,以后连宗室都不能算了,而徒明旭同样如此,一家子被除籍,沦为庶人,两家一起被押往皇陵守灵。 ??最后“弃暗投明”,还抓了徒明旭做投名状的徒明昕也没能得个好字,直接就被斥责说毫无手足之情,不孝不义,命其闭门读书。徒明昕原本被封了瑞亲王,结果这回亲王的位置也保不住了,直接连降二级,连郡王都没有混上,就成了个国公,连个封号都没有。 ??几个皇子起码没有性命之忧,跟着他们谋逆的一帮人显然没有这等好事,这等大罪,本就罪在不赦,还得株连九族。先是跟着太子的一帮人,首先是遭了秧。 ??承恩公一家子也牵扯到了这事里头,结果三司一审,发现承恩公府居然支持的不是太子,而是大皇子徒明昌,一群人顿时傻了眼。 ??徒明昌是圣人的长子,他生母早逝,后来被追封了平妃,有一段时间是养在元后身边,后来也在继后那里抚养过一段时间,看着跟承恩公府不如太子亲近,实际上却一直有着很深的联系。 ??最重要的是,这里头有皇后的意思,如今的皇后是继后,她却一直无子,偏生太子养在圣人身边,跟继后也不亲近。这也就算了,结果继后不知道从哪儿知道,当初自个那位好姐姐在让自个进宫之前,直接命人给她下了绝育药,以至于继后一直无子。因此,继后对元后还有太子其实心中是深恨的。 ??徒明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了这事,直接就跟皇后达成了协议,徒明昌母家不显,甚至就没几个能撑得起场子的人,一直都是混吃等死的料,他本来也在皇后身边养过几日,跟皇后也有些感情,皇后恨极了元后徒明昭母子,直接就一拍即合。 ??承恩公府那边,按理说都是自家女儿,手心手背都